
股票正规炒股配资 禾元生物IPO注册后,突遭权威媒体质疑:招股书重要信披与农业部冲突,两轮问询回复收入预测相差近18亿
发布日期:2025-08-12 21:20 点击次数:141
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禾元生物)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7月19日注册生效股票正规炒股配资,这本应是公司迈向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,后续即将按部就班,启动招股、路演、发行上市工作。
然而在8月8日,重点财经媒体《经济观察报》突发深度报道,对禾元生物信披真实性、业务合规性提出质疑。而在IPO注册前后半个月内,《央广网财经》、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、《新京报》等一众权威媒体接连发布深度质疑报道,涉及公司未来商业前景、业绩预测严谨性、上市募资合理性等方面。
巧合的是,同在8月8日,《人民网》发布快讯称:“中国证监会将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,做好逆周期调节,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”。这不禁令人对禾元生物的上市前景产生重重担忧。
1、业务合规性遭质疑:招股书信披与农业部说法不一致
据《经济观察报》报道,禾元生物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转基因水稻生产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,而转基因水稻种植的合规性是关键。
禾元生物在招股书等多份上市文件中称:其用于生产的转基因水稻属于“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水稻”,不属于传统“农业转基因生物”,产业化种植无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。
但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工作人员明确表示,该公司必须取得安全证书才能开展产业化种植,且目前仍处于申请阶段。
对此,法律人士也指出,从转基因稻米中制药,种植种子是第一步,而生产、经营转基因种子需先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,前提是取得安全证书,毕竟种子种植时花粉漂移可能污染邻近作物,安全证书必不可少。
2、商业前景遭质疑:血亏超4亿,目前“无药可卖”、盈利靠未来
据《央广网财经》、《新京报》等报道,作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“未盈利企业可上市”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,禾元生物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。2022-2024年,公司累计亏损超4.5亿元;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,营收仅414.31万元,同比下滑37.9%,净利润-4819.52万元,同比下滑超60%,亏损呈扩大趋势。
禾元生物解释称,一季度营收下滑是因上年同期境外重要客户有大额采购,而客户再次采购时间受消耗量、库存影响,季度下单属正常现象。
同时,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700万-1300万元,净利润-8700万至-7300万元。
目前,禾元生物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,所有药品都在研发阶段,营收主要依赖药用辅料、科研试剂销售,规模较小。进展最快的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研究19年,完成III期临床,2024年9月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,但其业务前景及盈利能力全看该产品的商业化情况。
同时,公司跨界化妆品遇阻,展现其在多元化业务拓展方面存在问题,可能影响其整体商业布局和未来盈利能力。
3、财务规划可信度遭质疑:两轮回复收入预测差异大
据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报道,针对核心产品HY1001的商业化收入预期,禾元生物在不到两个月的两轮问询回复中,预测数据大幅“缩水”。
2023年6月首轮回复中,公司对该产品市场表现极为乐观,预计2026年(上市次年)收入5.33亿元,2030年飙升至21.94亿元,2026-2030年合计收入72.55亿元。但仅两个月后的二轮回复中,数据大幅下调:2026年降至4.44亿元,2030年降至15.67亿元,五年合计变为54.70亿元,合计缩水近18亿元。
面对如此大的差异,禾元生物仅以“基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更严谨的测算做出调整”简单回应,既未说明市场环境具体变化,也未解释测算模型调整细节和依据。
而针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报道发布前的采访提问,禾元生物并未予以回复。其对权威媒体及市场舆情的态度可见一斑。
4、技术创新与行业机遇:禾元生物的发展潜力
尽管面临诸多质疑,禾元生物仍有一定发展潜力。其核心产品HY1001的“稻米造血”技术,在重组人白蛋白生产上有创新意义。相比传统血浆提取法,能突破原料限制,降低安全风险,符合生物制药高效安全的趋势。
政策上,国家支持生物科技创新,科创板为有核心技术的未盈利企业提供融资渠道,若禾元生物能借此完善研发和生产,可加速技术转化。人血白蛋白医疗应用广,市场空间大,HY1001若顺利上市且临床验证有优势,有望占据一定市场。
此外股票正规炒股配资,公司在重组人白蛋白领域多年研发形成了技术壁垒,为后续产品线拓展和技术升级打下基础。若能解决当前合规性、财务预测等问题,其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有望释放。